
在环东广场银河证券,电梯门每一次开合,都可能开启一次新的合作。会议室里,一场技术研讨刚结束,来自不同企业的研发人员驻足交流,三言两语间,思维的火花悄然迸发。
“楼上楼下,串门合作”,这句入驻企业间的笑谈,恰是黄花岗街道创新生态最真实的写照,映照出整个街道“产城融合”实践带来的深刻变化。
过去几年,黄花岗街道以党建引领,通过“管家式”服务优化营商环境,破解楼宇发展难题,推动老旧空间蝶变为产业高地,让发展成果切实惠及于民、赋能于企。
黄花岗的探索正是越秀区推动创新街区建设的生动实践。当中心城区与现代产业交汇融合,一个更具归属感、成长性与生命力的老城区焕发了新活力。

国际租客盯上了越秀城中村
傍晚,云鹤社区萌宠广场上,小朋友的欢呼声此起彼伏。这个900平方米、遍布可爱动物雕塑的广场,如今是居民茶余饭后散步遛娃的首选地。
“以前这条路没修好,坑坑洼洼的,店铺门口经常有人骑电动车摔倒,特别是晚上,看着都揪心。”居民吕阿姨回忆道。她朴素的讲述,道出了改造前社区居民的普遍困扰。
变化,始于一场“社区绣花”行动。黄花岗街道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,扩容“社区合伙人”队伍,巧妙运用共同缔造理念,采取“政府出一点、企业捐一点、居民筹一点”的“三个一点”筹资模式,将原云山酒店停车场打造为集商业、休闲、餐饮等功能为一体的萌宠广场。
这一变,不仅解决了公共活动空间和停车位不足的“老大难”,更激活了社区发展的“一池春水”。

社区的颜值与功能提升,直接带动了周边楼宇的价值跃升。曾经的云山大厦是十余年的烂尾楼银河证券,如今蝶变为隽语悦己长租公寓。公寓内部开辟出集独处阅读、会客洽谈、运动健身于一体的700平方米共享空间,瞬间提升了租住品质。
“我从俄罗斯来到广州创业,我的公司就在附近。”来自俄罗斯的创业者斯凡也入驻了公寓,“这里住着非常舒服和方便,已经成了我的第二办公室。”
像他这样选择“公寓即办公室”的白领精英越来越多,云山大厦的入住率已稳步攀升至八九成。“以前很多租客不愿来云鹤北街,现在主动打听隽语公寓。”黄花岗街云鹤社区党委书记兼主任李燕玲见证了这一变化。
“改造倒逼我们提升了管理能力。”云德物业负责人感慨,“现在关注我们的人多了,和以前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。”环境改善带来正向循环,业主和租户也更愿意缴纳管理费。
社区环境的改善,无疑成为了招商引智的“隐形名片”。产城融合的序章,正是从这样一块块社区拼图的焕新开始。
今年前8月,黄花岗街通过“筑巢引凤”策略,累计为云山大厦成功引进企业29家。通过精准服务与资源对接,成功推动路劲集团将旗下6家关联公司集中迁入,实现了核心业务板块的空间集聚。隽语公寓更是成功纳统为“四上”企业,成为街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生力量。

22家企业组团进驻老旧商务楼宇
午后的冠怡大厦,一派繁忙景象。大厅的电子屏滚动着各家医药企业的名称,白领们步履匆忙,会议室正进行着供应链洽谈。
大厦一隅,宽敞明亮的社区疫苗中心内,居民们正有序接种。这座充满活力的“亿元楼”,已成为黄花岗街道生命健康产业集聚的亮眼名片。
然而,这座炙手可热的楼宇,曾因历史遗留的产权不清晰问题,面临“有凤难栖”的尴尬。
面对这一共性难题,街道深入研读政策,依据广州市相关文件,创新性地为整栋楼出具了关键的“场地使用证明”。这一纸证明,如同打开发展枷锁的“金钥匙”,为后续企业的顺利入驻铺平了道路。
银河证券
龙头企业广州广交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(下称“广交供应链”)的顺利入驻,成为“引爆”冠怡大厦发展的转折点。这家实力雄厚的医药流通企业,凭借强大号召力与产业链核心地位,在短时间内吸引了22家上下游关联企业纷至沓来,形成“1+22”招商效应。其中,高企3家、重点纳税企业6家,“四上”企业4家。
为什么广交供应链愿意将产业生态圈带到这里?答案在于街道用服务说话的真功夫。
“其实企业在这里,需要的是被认可、被重视的归属感。”黄花岗党工委书记余昭辉道出了服务的心得,街道积极协调员工入户问题,在营商服务中开辟专属绿色通道,并且为企业颁发街道高质量发展荣誉牌匾。
这种“有求必应、无事不扰”的服务理念,让企业真正愿意来、留得住、发展好,更愿意将合作伙伴一同带来。链主的入驻,如同种下了一颗充满磁力的产业种子,自然吸引上下游企业如藤蔓般缠绕生长。
在这样优质的服务生态下,冠怡大厦迅速崛起为特色鲜明的产业高地。核心企业营业收入实现大幅增长,并相继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、广东省“专精特新”企业等荣誉。
产业的集聚效应,也惠及了民生。在街道的积极协调下,社区疫苗中心整体搬迁至冠怡大厦,升级为环境舒适的标准化接种点。“居民打疫苗的环境更好了,产业和社区真正形成了良性互动。”这一变化,让周边居民真切感受到了产业升级带来的民生温度。

冠怡大厦的蝶变生动诠释了黄花岗街道“以商招商、服务留商”的智慧。在这里,一流的营商环境化为了敢于担当的勇气和长期陪伴的温度,最终书写了“引进一家、带来一串、服务一片”的生动实践。

楼上楼下就是上下游企业
在新疆喀什地区岳普湖县阿其克乡欧吐拉帕万村,一辆搭载着5G智能眼科设备的巡诊车正为当地居民进行眼底筛查。短短一个下午内便完成了超过200人的眼科检查,高效筛查出眼病患者40余名。
这样的服务得以实现,背后是生物医药产业在广州越秀区的高效联动。“这是我们与医动医疗联合研发的5G智能眼科巡诊车。”项目负责人介绍,这个项目已获评5G应用征集大赛全国一等奖和首批5G+医疗健康应用试点全国优秀项目。

这个国家级获奖项目的研发运营方——医动医疗,正是环东广场CRO产业地标运营中心的核心企业之一。在这座由老酒店改造而成的CRO产业地标里,类似的产学研合作案例比比皆是。
“我们楼上楼下经常‘串’。”医动医疗的研发人员笑着说,不管是技术讨论还是样品测试,电梯上下几分钟就能完成。这种“串门式创新”已成为环东广场最具特色的生态。而在四年前,这里还是设施老旧的嘉福大酒店,面临着被时代淘汰的危机。

环东广场的成功改造,只是越秀区打造创新街区的一个缩影。自开展创新街区工作以来,越秀区各街道充分挖掘辖区物业资源,谋划提升项目共计163个,已完成建设的项目74个,涉及面积约130万平方米,获“中国科创街区建设”典型案例。
作为广州医疗资源最密集的城区,越秀坐拥5个生命健康产业相关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、31家省级实验室。
毗邻黄花岗科技园,黄花岗街道发挥属地保障作用,将酒店改造纳入区重点项目“攻城拔寨”。改造后的环东广场精准定位于生命健康产业,形成垂直产业社区,年均GDP贡献约20亿元,成为越秀区生物医药产业矩阵中的重要支点。
除医动医疗外,入驻企业普蕊斯(上海)医药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、蕊心科技等一大批CRO机构相继入驻。这些企业充分利用越秀区丰富的医疗资源,积极参与全区生物医药成果转化,累计转化生物医药与健康成果169项,服务企业和机构超1000家。
黄花岗街的探索,是越秀区奋力实现“老城市新活力”的生动缩影。产业要素在物理空间的高度集聚,催生出“上下楼即上下游”的创新生态,如同一片生机勃勃的“产业雨林”,书写着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。
南方+记者 马艺天 冯艳丹银河证券
贵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